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35天,虽然除湖北省全国的新增确认人数,略有浮动,但是总体上,疫情的防控仍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我们可敬的钟南山爷爷也在采访中说到:“有信心在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大家再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方!
但是在封城、封小区的这段时间,我们人在家中“为国家做贡献”,身体的疾病防住了,心里的“病毒”是否防住了呢?
这段时间你是否感觉到
● 看新闻中的相关症状,立马怀疑自己可能有相同的某些症状
● 不停的刷疫情消息,从不恐慌刷到“恐慌”
● 十分担心自己身体,控制不住地反复洗手
● 路过有人的地方,就觉得空气中满是病毒
● 甚至产生一种“末日来临”的感觉
● ...
长时间接受冲击性的、负面的消息,难免会出现“压力应激反应”使心理受到影响,严重者甚至可能患上焦虑症。
那么。在疫情之中,不同的人群究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让我们看一看专家的意见吧。。。
居家隔离如何打好 心理战?
目前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格外地多,真真假假的谣言也满天飞,该如何分辨?
●不要总关注负面的消息,要有意识地注意资讯中的正面信息。
●留意数据,判断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而不要被别人的观点牵着走。
● 当消息中出现“可能”“暂时”,不要直接把它们理解成“肯定”。
● 学会搜索消息的来源。
●不要总在意朋友圈的一些传言,多跟进官方媒体所发出的消息。
●不要盲目用一些“生活常识”去解读讯息中的“医学专业词汇”,比如:
举个例子:
新闻说道,没有高发疫区旅居史或疑似人员密切接触史的人,出现一些轻症、轻度发热不必马上去医院,可先在家观察。
这个新闻里有两个关键词: 轻度发热 密切接触
关键词: 轻度发热
如果上网稍微检索,就不难找到轻度发热的定义为37.3~38摄氏度。
关键词: 密切接触
如果只按生活常识理解,可能只要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就叫做“密切接触”,但其实密切接触定义是比如“共同居住、生活、学习、工作”“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且近距离接触(约1米以内)”等等。
做到与患者密切接触,作为一般普通民众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当然,对于不确定的信息,我们也可以和朋友、家人讨论和辨明,多听听不同的看法,会让你更理性地面对各种信息。
其实这次疫情,就像一个照妖镜,照出了制度的不完善、人情的冷暖,照出了往常没有发现的小确幸,也照出了人们心里不与人说的脆弱和潜藏的心理障碍。相信经此一役,人们会更加珍惜身边人,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巨大的生存压力,大部分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态堪忧(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更不等于精神疾病),严重者就可能导致如焦虑、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等心理疾病。
而在年轻群体中,有这样一群人,心理疾病发病率远高于其他群体,她们就是刚刚经历了生产之痛的产妇们。有数据显示,大约50%~80%的产妇会在产后出现抑郁的情绪和症状;而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0%~15%,这也就是说大约每10个产妇中,至少会有1个罹患产后抑郁症。
如此高的发病率,一则是跟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速变化有关,一则便是那些产后会遇到的事情有关,在这里咱们就不展开细讲了,生过孩子的怕是没有不懂的。
关注女性产后心理健康,对抗产后抑郁,一来是需要家人乃至社会的配合和体贴,二来便是需要产妇自己及时将心里的负面情绪排解出来, 三来就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干预:在抑郁情绪发展成抑郁症之前,经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士,比如说受过产后抑郁症心理疏导培训的月嫂进行积极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
划重点呀同志们,产后不要舍不得钱,请一个好月嫂,让自己身心愉悦,坐月子的体验会得到质的飞跃!而NEW管家的星级月嫂们,所接受的专业母婴护理技能培训中,就包括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从产后抑郁的成因、测试到疏导方法,科学系统的课程,为产妇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面对疫情,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
战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静待春暖花开
我们都要从这场灾难中全身而退
身体不被新冠肺炎病毒侵袭!
心理不被绝望打倒!
平安! 本帖Z后由 NEW管家月嫂育婴 于 2020-03-10 15: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