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 星期五 农历十一月二十六 武汉今日天气:晴 -3--10度 东北风1级 空气湿度96%
女子高铁拦车后续
女儿:妈妈,你无理取闹的样子很丑! 出处:长颈鹿妈妈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让自己脸上有光,同样,孩子也希望父母成为他们眼中的小小英雄。不让孩子难堪,做好行为世范,这也是为人父母必要的修行。 这两天,你们是不是也被这样一个视频刷屏了:
一位妈妈带着女儿赶高铁动车,因为非要等迟到的老公一起上车,死死的抓住高铁的门,阻挡高铁门关闭。纵使工作人员百般劝阻,让她要么上车关门要么下车,她就是死守着门不放。 心急如焚的工作人员和乘客都提醒该女子:“你这是违法,你在干什么啊!因为你影响了一车人!”,可是女子还是振振有词的说:“我老公就在检票口了,你让检票口的人放他进来,我们上车不就好了!”边说边用自己的身体当作屏障阻碍高铁门关闭,企图以生命安全威胁乘务员放行她老公,态度和行为极其让人咋舌。 很快,该女子的身份就被证实: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罗某丽。在罗某丽任职的学校官网上,还有她的教师简介:
△合肥市永红路小学官网截图 “被评为区级德育先进个人”,现在看来真是颇为讽刺。 而该校所在庐阳区教体局也在当天下午做出处理结果:责成当事人罗某某立即停职检查;勒令永红路小学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深刻检查。
随后该女教师公布长文喊冤:我老公没迟到;只要你们用10秒钟时间放我老公下来我就不会闹;没错我是在火车上闹了事,但是这关我工作P事? 如多数朋友的关注点一样,大多数人,只看到视频里无理取闹的女子,可很少有人注意到跟在她身后手足无措的小女孩。
她的女儿全程目睹了妈妈的囧态,“撒泼”、“打滚”、“无理取闹”、“不要脸”……等等关键词组成的这堂全方位且生动的家庭教育课该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阴影?妈妈因为这样的新闻闹得国人皆知,自己要怎么面对同学和伙伴? 倘若我是这位小女孩,我一定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在此之前告诉妈妈:可不可以停止你现在的不合理行为,妈妈,你这样让我觉得有点难堪! 在中国,有一句俗语叫“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所以无论父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都不允许子女过分苛责,否则就是嫌弃父母,是不孝。这也就导致很多父母即便自己做了错事,也不允许孩子指责,一旦孩子提出来,就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创伤。 可是这些父母可曾想过,这些无理取闹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多么深重又长远的伤害呢?
高铁事件发生后,闺蜜小鹿曾跟我讲述过自己幼时的一个故事。那个时候爸妈在外地打工,让她独自寄宿在亲戚家。可是在那个网络不发达没有视频通话的年代,年纪小小的她,无法忍受和父母长期分离,每天都自己躲起来以泪洗面,不久以后,妈妈就从外地回来,带她一起去打工,这就面临着乘车的问题。 闺蜜所在的城市那时还是一个偏远的小山区,要想去到目的地,要先乘坐汽车,再转火车。乘坐汽车的时候,妈妈遵守规则买了两张硬卧票,小鹿有自己的铺位,但由于晕车,还是和妈妈躺在一张床上。到了某个地段,车上的工作人员开始查票,看到一个铺位上躺着一大一小,便开口指责,让补票。这个时候,小鹿拿出了自己的票,并指了指自己不远处的铺位,示意自己不是无票乘车。 到了转火车的时候,小鹿妈妈发现硬座和硬卧的票都已经卖完了,只剩下软卧,可是价格很贵,小鹿妈妈认为买两张票很不划算,于是决定让小鹿逃票,只要进站了,晚上睡一张床就可以了。妈妈还对小鹿说:你还是个小孩子,就算被发现了,工作人员也不会额外说什么的。 可即便妈妈这样说,也没有打消小鹿心里的焦虑。检票进站的时候,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一方面心里很清楚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清楚妈妈的难处,只能厚着脸皮逃票。很幸运,进站很顺利,没有发生任何的不愉快。 直到第二天早上,列车乘务员开始逐一车厢查票,这一次小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发现后,乘务员要求小鹿妈妈补票,可是小鹿妈妈却开始了哭穷模式,死活不愿意补票。下车的时候,乘务员将小鹿和妈妈带到了补票处,小鹿妈妈趁乘务员不注意,带着小鹿就跑出了站。乘车事件到此为止,可那件事,却在小鹿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小鹿说:“我永远忘不了当初在汽车上乘务员指责我逃票时,我骄傲地拿出票的那份自信和底气,更忘不了在火车上被发现逃票后的窘迫和羞愧,还有我妈妈和乘务员无理争论时我脸上火辣辣的感觉。如今,我仍能理解那时妈妈为了节约钱的做法,但是如果换成我,我绝对不会这样对我的孩子。一段简单的经历,失去的可能不止是孩子对错事的羞愧感,更是孩子对正确的事情坚持的能力。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觉得,他的妈妈的行为让他觉得不堪。” 都说孩子的行为,映射着父母的三观。父母三观正,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更加积极向上,内心健康,行为符合规范;父母三观不正,孩子很大程度上就会朝着熊孩子方向发展,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和全世界以他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 高铁事件的女子,以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孩子做了极其错误的示范。若她尚年幼的女儿,思维价值观念还未成型,这样的行为,无疑是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价值观,很难想象孩子在妈妈这样的教育中长大,会成为怎样的人,形成怎样的人格; 若她的女儿,已经能够凭借自己的内心分辨正误,清楚地知道这类妨碍公众、不合常理的行为是伤害他人利益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那么妈妈的所作所为她全都看在眼里,又该如何应对这切割不开的血亲? 父辈总是不甘心被晚辈指出不足之处,喜欢以“我养育你长大,你怎么可以嫌弃我”这样的强盗理论诘问孩子,让孩子有理说不出。 但其实,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只要犯错,就应该被批评不是吗?错误,并不会因为犯错的人不同发生逆转,我们所指责的是错误的本身,而不是针对犯错的人。为人父母,如果对自身的错误尚不能正视,又如何能对孩子知错能改的教育具备信服力?
记得电视剧《欢乐颂》热播的时候,樊胜美的一家人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有一集她的爸妈没有通知她就来到了她合租的房子,还要在那里过夜。她重男轻女的妈妈,到处找樊胜美相熟的有钱邻居旁敲侧击地要钱,还让侄子雷雷在房间到处乱跑,随意拿别人东西也以“他还是个孩子”当开脱借口,还有樊胜美的爸爸在使用完她们的共用厕所后,没有清理干净,樊胜美在室友进去之前,赶紧拿纸去擦,然后一脸尴尬地让关关进去。 这样的父母,做的每一件事都让孩子在外人面前无比难堪,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骄傲。 每位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品行优异,可哪一个孩子,能离开家长一言一行的示范自我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呢?每一个孩子出类拔萃的背后,都离不开家长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的引导。唯有把自我约束当成一种习惯,严于律己,才能给孩子做好示范。 

陪娃写作业,就算成了佛,也是个武僧!
出处:凯叔讲故事 文:辣道娘 第一批80后已经被00后、10后气死了…… 临近期末,一位老师在朋友圈发的一张图片戳中了万千家长的笑点和泪点~
这位戴着头盔写作业的孩子,请问你经历了什么? 各位陪娃写作业的粑粑麻麻们,你们 还好 还活着吗? 期末考试大冲刺,检验我们劳动成果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 有没有很激动,有没有很兴奋?! 都说“宁去扛麻袋,不陪娃写作业”。 不写作业的时候,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 孩子不是喝水、尿尿、想大便, 就是手麻、头痒、肚子疼,气得人分分钟想上手。
好不容易安下心来,眼里看着5,嘴上念着6,写下来却是一个歪歪扭扭的8。 更不要说分不清大、小、等于号,3和8,6和9,apple和banana。 拖拖拉拉两三个小时下来,他的作业写得歪歪扭扭,旁边陪读的爸爸妈妈气到炸毛!
今年我女儿也刚上一年级,这几天帮她做期末复习,学了整整一个学期: “5+3=?” “53啊!”说完还一脸坚定地望着我。
苍天!这孩子随谁啊?! 这一学期陪孩子把作业写下来,感觉自己一个人把一整年的热播大剧都承包了。 每天晚上,首先上演的是《当妈的名义》,孩子别低头,成绩会掉!
不一小会儿,就切换为《懵圈环游记》:一个写得懵圈,一个气得懵圈, 脑瓜子真是天天嗡嗡嗡滴。 一会儿在《咆哮吧,妈妈》里激情出演,一会在《战狮》里扮演百万雄师嘶吼过大江。 再不行,就会上演《那年鸡毛掸子花开眼瞪圆》,别拦我,老娘要揍人了!
唉,《我的前半夜》、我的《芳华》啊, 就在这一天天儿的急赤白脸、面目狰狞、喷血嘶吼中逝去。 最后,凤凰涅槃,大彻大悟,坚定地跟自己的下几辈子做个约定,《三生三世,不弄作业》!
纵观我的朋友圈,我们整个小区,我真不是唯一的存在。
活了半辈子,终于发现,陪娃写作业是个锻炼人意志力的“好活儿”! 在旅游途中、公交上、地铁上又怎么滴,人到哪儿,作业必须跟到哪儿!
人在,作业就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把作业写完,以及陪着娃把作业写完! 
咱中国的娃娃怎么作业这么多?好像怎么做也做不完? 据《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压力报告》统计,2017年,我国中小学生每日写作业的时长是2.82个小时,是日本的3.7倍,韩国的4.8倍,全世界平均水平的近3倍。 娃们啊,你们真是压力山大! 比娃们更压力山大的,还有娃的父母们…… 91.2%的家长都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 其中每天陪着的高达78%,时长超过4小时。
图片来源:阿凡题《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每4个家庭里,就有3个因为写作业“开战”, 甚至很多家庭因为怕陪不起孩子写作业而表示“不想生二胎”。
做父母的白天上班累个半死,回家还要被娃榨干最后一滴剩余劳动力,别说生弟弟妹妹,幸福感也是直直直直线下降啊!
这么辛苦地陪读,如果孩儿成绩好,那再苦也值了。可是每次看到女儿的成绩单,我都分分钟怀疑医院主刀医生、换药护士、以及打扫卫生的大妈:“抱错了,抱错了,这不是我的娃!” 一入娃门深似海,从此成绩是恩人。 一家四代学霸的名声毁在一个几岁的小娃手里……孩子,我代表全世界为你颁发“英勇献身、淡泊名利”的锦旗。
虽说成绩不是检验学习的唯一标准,但也不能把孩子的成绩当路人不理不睬。教会孩子好好对待学习,是要让他明白认真做事才能赢得尊重。
每当老师在班级群里公布,“各位家长,这是这次测验满分的同学……”我都会兴奋地拿起手机,点开图片看名字,放大,放大,再放大啊,就是没有自己娃! 胸口憋着一口闷气,不服气,还得一手捂着胸口一手这样写回复:“收到,谢谢老师,老师辛苦啦……"再配上两朵精心挑选的小红花,感觉自己全身都是戏。
每当这些时候,我的强大啊,我的骄傲啊,都碎了一地。然后给孩子爸爸打电话,怒吼:“都怪你!把我的好基因给掺合混杂了!”挂了电话,出了闷气,然后呢?回家还是继续敦促孩子改正卷子、认真复习。这就是陪读妈妈们的铮铮铁骨!
有时候,自己也想当个不争不抢、不埋不怨、不固执、不暴躁、优优雅雅的“佛系”妈妈。让学习成绩见鬼去吧,孩子不管你咋样,妈妈都能爱你、接纳你,给你欢喜和自由,玩去吧! 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发现自己就算成了佛,也TM是一名武僧啊!
金星曾经说过:“德国女人只工作,日本女人只带孩子,中国女人就是超人。你得工作、创业、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打扫卫生收拾家、照顾公婆,伺候老公,对外和谐社会关系,对内和谐家庭关系。” 只想说,我不累,再抢救一下我还能爬起来,给娃辅,导,作,业!
神马,神马,你说娃作业写不好,成绩没考好是妈妈的能力不行? 爸爸你来试试啊!没过几分钟,照样飙血压!
遇到写作业,爸爸和女儿这对前世小情人也土崩瓦解了。 前世的缘分,就像风儿就像沙,缠缠绵绵刮来一阵阵沙尘暴啊! 帅不过三秒,说的就是辅导作业的爸爸。
这位陪写作业的一年级女娃老爸,舍不得打女儿只能拍桌子泄愤。
结果,手掌骨折,骨!折!了!
还有气急败坏的老爸竟然跟11岁的儿子大打出手,还把儿子的脸咬伤了。 妈妈带儿子去咨询医生要不要打狂犬疫苗,也是一秒戳中笑点。
“我早想揍你一顿啦!”这位东北老爸面对女儿,估计早就憋出内伤了。 陪娃写作业,糟心、闹心、酱心、卤心……反正能溜溜儿给人折腾一个遍,就怕心不死。 开始看着乐呵,可吼完、崩溃完后,爸爸还是拿起了笔继续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其实,爸妈越吼,娃写作业的效果越差。 有时吼两个小时,只写了5分钟。 越吼越不会,越不会越挨骂。 有的心理素质较差的孩子,在爸妈长期陪写作业的怒吼中,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想想自己学开车时旁边坐着黑脸、怒吼的教练,心里一下就感受到了娃的压力。 父与子,相爱又相杀。 但愿多相爱,少相杀;多慈爱,少责骂。
如果做不到,请默念: 亲生的,亲生的,自从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 你以为陪娃写作业只是影响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吗? 家里有个上学的娃,作业分分钟变“小三”,搅得家里鸡犬不宁不算, 对夫妻关系,那也是一遍遍地深压、打砸、重锤。 小时候我妈辅导我写作业,说着说着就开始骂我了,我爸看不过去,跟我妈吵起来了。 他们越吵越凶,怕影响他们发挥,我就自己睡觉去了。 他俩回头一看,娃都不见了,还吵吵个啥? 陪娃写作业,且陪且息怒,且陪勿动粗。
养孩子,真的是希望中时刻突袭着失望,而失望中又总掺进来一点希望的小火花。 也许真有那么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待到山花烂漫时, 辛劳的娃爹娃妈,双双站在丛中笑。 嗯,我们的娃,祖国的花,再发牢骚,还是要好好培养哒! 也祝娃爹娃妈们与娃俱进,不放弃自己,不放弃学习。 毕竟,学习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班级里前10名的孩子,都来自这4种家庭
文/睿妈 出处:尖叫童年 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将来考上一个好大学,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也符合我们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但是,相同的年龄、相同的班级、相同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是参差不齐,这令很多家长苦恼不已。 其实,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超过学校因素!这不是信口开河,而是通过严密的调查得出的结论。通过对几百名考上名校的学生调查,超过90%的学霸,都出自以下4种家庭!
01、懂得控制情绪的家庭 当孩子调皮、不听话时,你一般怎么处理?当工作压力过大、生活琐事过多时,你会不会对孩子发脾气?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部分家长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并且无法很好地控制情绪,久而久之,就会敏感易怒,经常对孩子发脾气。 “成绩怎么退步了?你是怎么学的?养你还有什么用!” “又出去疯玩!整天光知道玩,长大后能有什么出息!” “家里没一个省心的,我每天累死累活容易吗!”
这样的话,你对孩子说过吗? 如果有,那么,你就是一个不懂得控制情绪的家长,而你的家庭,更是一个不懂得控制情绪的家庭!我们都知道,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孩子之所以产生问题行为,并不是孩子主动使然,而是被动影响与积累的结果。孩子在家庭中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不但会变得暴戾,乱发脾气,当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大多也不愿意告诉家长,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学习成绩下降。 通过调查显示,成绩优秀的孩子,其成长环境,没有一个是充满负面情绪的!由此可见,家庭懂不懂得情绪管理,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深远。 如果一个家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成长在一个正面积极的环境中,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也是一个会情绪管理的人,也更加理智,在学习上也更富有效率!
02、会良性沟通的家庭 曾经有一位老师,问过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当你有了困惑,首先会向谁寻求帮助?结果出乎所有家长的意料:排名第一的是朋友,其次是老师,而父母,只排在第四位!当孩子有了困惑,为什么不向父母寻求帮助呢? 主要原因就是,这样的家庭缺乏良性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道深深的鸿沟!问题出在了哪里呢?其实,缺乏沟通的家庭,主要问题出在了家长身上! 如果家长平时不注重沟通技巧,和孩子的交流简单粗暴,使谈话变得不讲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绪的宣泄,如此,便容易使孩子产生排斥、逆反心理,沟通被迫受阻。 没有良性的沟通,家长和孩子互相不了解,当孩子的学习出现了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 如何才能进行良性沟通呢?
1.家长要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如果孩子正为某事烦忧,父母不妨停下手边的工作,坐好,安静地倾听孩子。 优秀的父母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在家庭相处中,常常采用较平等的模式和孩子交流的家长,教出优秀孩子的概率要大得多。 2.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向父母寻求帮助时,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通过讨论,方向会更明确,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清晰、明朗,这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同时,这种共同参与的方式,也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具有良性沟通的家庭,除了让孩子有了表达意见的机会,还让孩子有了更多的被信任感。当这种被信任感放大到学习中,那么,信任感就会变成孩子内在的学习潜力和动力,这样在学习的安排和时间管理上,就更容易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03、学会放手的家庭 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年龄小,很多事情还做不了,也做不好,因此会包办孩子的一切。家长也许不知道,这种事事包办的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还会阻碍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手。家长适当放手,孩子才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才有成长的机会。这样,孩子的劳动能力才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得以提高,孩子对家长的依赖程度也会降低,孩子才能学会自我服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家长放手,孩子的意志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当你学会了放手,那么你的孩子也就学会了成长。孩子在这种放手过程中,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家长的事情”。面对学习,孩子明白了,学习主要是自己的事情,也就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奋斗动力。 但是,家长要注意的是,放手,不是“撒手”。就像放风筝,“放手”,说明手里是有线的;而撒手就是什么都不管了,就像放风筝把线剪断,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04、爱阅读的家庭 在以色列,每个孩子出生之后,父母总要将蜂蜜涂在书籍上,让孩子吮吸着书籍,感知书籍是甜的,因此,孩子也将阅读作为一生的爱好。 在芬兰,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会在家读故事、念报、讲童话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家庭教育里种下喜欢阅读的种子。 在荷兰,孩子满四岁就开始去学校的图书馆借书看。学校还给家长专门发了指导,教给父母如何配合学校在家培养孩子的精读能力。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都注重培养孩子和家庭的阅读习惯? 因为,“学习型”的家庭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根据调查发现,父母闲暇时间读书的家庭中,孩子的优秀比例,比业余时间“玩手机”“打牌”的家庭要高出60%以上! 一个学习优异的孩子,往往出自一个充满墨香的家庭。所以,父母应当重视家庭阅读,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在学习这件事上,他们不是孤军奋战,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将“终身学习”践行到底! 学霸从来都不是天生的,通过后天的努力,每一位孩子都有学霸的潜力。但是,这种后天的努力,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努力,父母和家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好的家庭,往往是培养学霸的温床!家长朋友,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吧,或许下一个学霸,就是你的孩子。 
准妈宝妈快来找组织吧! 得意妈宝各大官方QQ交流群 入群请报得意ID及联系电话,非意粉不予入群~ 之前已加群的请不要重复加群! 
得意狗宝1群 预产1-2月 (201945306) 得意狗宝2群 预产3-4月 (651369863) 得意狗宝3群 预产5-6月 群号:524535055 得意狗宝4群 预产7-8月 464176982 得意鸡宝8群 预产9-10月 (533796783) 得意鸡宝10群 预产11-12月 (281269926) 我们还为正在备孕的妹纸贴心准备了备孕群 2017得意备孕4群群号:(480141013) 扫码关注孕妈顾问团,或者加微信号:deyilama 聆听最近育儿专家微课堂吧! 
|